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邹晓新教授团队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阳极铱基催化剂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降低铱堆积密度是减少阳极催化层铱载量的关键途径,然而通常面临结构稳定性低、电子/物质传输效率受限等问题。团队提出空心氧化铱纳米球(dh-IrOx)制备阳极催化层,将阳极铱堆积密度降低至传统IrO2纳米颗粒的20%,并在低铱载量下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相关成果以"Highly Efficient and Durable Anode Catalyst Layer Constructed with Deformable Hollow IrOxNanospheres in Low-iridium PEM Water Electrolyzer"为题,于3月12日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上。

图1.PEMWE阳极催化剂层示意图
目前商用PEMWE析氧催化剂是以金红石相氧化铱纳米颗粒为代表的催化剂,膜电极铱载量通常高达2-4 mgIr/cm2(图1a)。当铱负载量较低时,阳极催化剂层因过度减薄丧失结构连续性和完整性,电子传输路径的中断会引发"孤岛效应"——即形成电化学惰性的IrO₂纳米聚集体,导致严重的稳定性问题(图1b)。基于此,在本研究中,邹晓新教授团队设计制备了空心氧化铱纳米球,克服了传统IrO2纳米颗粒催化剂低铱化面临的挑战(图1c)。本研究利用硬模板法,以SiO₂纳米球为精确模板,通过均匀包覆Ir(OH)₃构筑均一致密的铱壳层结构,实现了几十克级dh-IrOx批量制备,其腔体尺寸和壳层厚度均可调控。

图2.dh-IrOx的结构表征
通过改变SiO2模板尺寸和反应体系中铱前驱体的浓度,合成了22个具有可调壳厚(2-20 nm)和空腔尺寸(140-485 nm)的dh-IrOx空心结构库(图2)。通过优化空腔尺寸和壳层厚度,dh-IrOx展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承受膜电极制备过程中的高剪切搅拌(10,000 rpm)、超声处理(>20 kHz)和热压(130 ℃,10 MPa)等苛刻条件。利用dh-IrOx制备了低铱堆积密度(1.1 gIrcm⁻³)的阳极催化层,比传统IrO2纳米颗粒制备的阳极催化层铱堆积密度(5gIrcm⁻³)降低了80%。
低铱载量的dh-IrOx催化层结构既能最大化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又能有效抑制颗粒迁移与团聚,同时形成贯通的电子传输网络与物质传输通道。所构筑的阳极催化层在低铱载量(0.3-0.5mgIr/cm2)、Nafion™ N115膜条件下,3.3 A cm⁻²电流密度仅需1.9 V,展现出极高的电解水性能(图3)。同时,在3000小时的长期运行后,电压衰减小于1.5%,稳定性比传统IrO₂纳米颗粒提高至少20倍。

图3.dh-IrOx的PEMWE电解槽性能
吉林大学博士生孙轲、博士后梁宵为共同第一作者,邹晓新教授与陈辉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团队在吉林大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