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化学学院
  • 05-12

    2025

    于吉红教授、闫文付教授:基于电荷密度匹配策略突破高硅Y分子筛直接合成瓶颈
    Y型分子筛(FAU拓扑结构)作为流化催化裂化及加氢裂化等工业催化过程的核心催化材料,其性能直接受骨架硅铝比(SiO2/Al2O3)调控。传统工业合成采用无机阳离子(如Na+)导向的水热法,因阳离子高电荷密度导致骨架硅铝比受限(SiO2/Al2O3=3-6),所得产物水热稳定性不足,需经复杂后处理方可应用。目前硅铝比提升策略主要包括后处理法与直接合成法:前者通过酸/碱处理、氟硅酸铵脱铝补硅或蒸汽高温处理实现硅铝比调整,虽在工业...
  • 05-12

    2025

    杨英威教授、张志权教授:在柱芳烃基共价有机微球用于可控 高效光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杨英威教授课题组联合张志权教授团队,在利用柱芳烃基共价有机微球进行可控高效光催化氧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巧妙地利用柱芳烃的空腔特性,提出了一种刺激响应的智能光催化剂合成策略(NP5-TF-HPM和NP5-TF-HPM-H,图1),实现了活性氧的按需扩增,从而能够精准高效地光氧化降解有毒硫化物。该项研究将分子层面的响应性转化为宏观系统应用,为复杂的光催化领域带来了进展,并有望推动超分子材料和智...
  • 05-12

    2025

    刘靖尧教授:在CO2脉冲串联电催化策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刘靖尧教授团队在电催化CO2还原制备多碳产物的新策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受自然界中多酶串联催化机制的启发,研究团队创新设计了双位点单原子纳米酶,并借助巨正则系综下的恒电势密度泛函理论(GCE-DFT)系统揭示了串联位点间的空间分离反应路径,有效提升了乙醇产物的选择性。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引入脉冲电催化策略,通过对关键反应步骤的时间维度进行精细调控,实现了乙醇生成路径在热力学和动...
  • 05-12

    2025

    李云峰教授:自液化水凝胶粘合剂用于可编程生物电子界面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李云峰教授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齐殿鹏教授合作,在自液化水凝胶粘合剂可编程生物电子界面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水凝胶粘合剂兼具水凝胶和粘合剂的特性,能够牢固地与聚合物、金属、生物组织等多种材料粘合,其广泛应用于伤口敷料、组织修复、药物递送和生物电子等方面。然而,传统的水凝胶粘合剂难以实现在粗糙、多毛发组织表面的有效粘合,因而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信号,甚至无法采集到信号,此外,水凝...
  • 05-12

    2025

    庞金辉教授:在聚醚醚酮有机溶剂纳滤膜制备方向取得新进展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在制备具有超稳定性的聚醚醚酮-氧化石墨烯复合有机溶剂纳滤(OSN)膜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了改善传统高分子纳滤膜分离精度不足、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差的问题,采用了耐溶剂结晶型聚醚醚酮分离膜为基膜、氧化石墨烯为分离层,借助新型磺化聚芳醚酮在酸性条件下无定形态与结晶态的可逆转变特性,实现了聚醚醚酮基底和二维氧化石墨烯分离层间的界面锚定。研究成果以“Fabrication of Robust GO Composite Memb...
  • 05-12

    2025

    杨柏教授、李云峰教授:可循环利用光活化室温磷光碳化 聚合物点超分子塑料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李云峰教授课题组与杨柏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可循环利用光活化室温磷光碳化聚合物点超分子塑料。超分子塑料(SPs)的创新研发是解决石油基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之一。由于较弱的非共价键作用,传统SPs普遍存在机械强度低的问题,且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以功能纳米粒子(NPs)为基元,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制备宏观材料为开发高性能的SPs提供...
  • 05-12

    2025

    于吉红教授、关卜源教授:在多层中空单晶沸石的制备及其异质 结构用于加氢脱氧反应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院士团队在多层中空单晶沸石的制备及其异质结构用于加氢脱氧反应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通过缺陷导向的定向动力学转化策略,成功制备出单晶多壳层中空ZSM-5沸石材料,在生物质高效催化转化方面展现了显著提升的催化性能。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ly Engineering Multi-Shell Hollow Zeolite Single Crystals via Defect-Directed Oriented-Kinetics Transformation and Their Heterostructures for Hy...
  • 05-12

    2025

    窦传冬教授:稳定的非苯有机双自由基—苊烯诱导开壳
    有机双自由基,即存在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开壳结构分子或离子,具有本征的开壳电子态和物理化学性质,是合成化学、功能材料、量子技术等多领域的重要交叉方向。采用共轭结构扩展的设计合成策略,已发展出结构多样化且物性可调控的苯型稠环体系(图1),例如,尺寸增大诱导二维并苯、纳米石墨烯和纳米分子带等出现开壳电子态,从而展现出窄能隙结构、近红外光吸收、以及削弱的荧光发射等,使其有望用于有机光热转换功能材料。然而,...
  • 05-12

    2025

    刘晓明教授:苯并三呋喃基共价有机框架实现高效人工光合作用 合成 H2O2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刘晓明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科技局GangWu教授等人合作在光合成H₂O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Benzotrifuran-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of H2O2from H2O, O2, and Sunlight”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 Ed.上,并被选为back cover文章。H₂O₂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学品和潜在能源载体,但传统蒽醌法生产存在高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从H₂O和O₂出发直接光催...
  • 05-12

    2025

    王悦教授:通过给体成环策略扩展前线分子轨道分布:构筑高效 长波长窄带发射的扭曲结构多重共振发光材料
    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核心的现代超高清显示(UHD)技术凭借其主动发光、柔性可折叠及低功耗等特性,已在智能手机、车载显示系统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近年来,随着电致发光材料的不断发展,一类基于多环稠杂芳烃结构(含硼、氮原子)的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因其兼具高发光效率(PLQY > 90%)和窄光谱发射(FWHM < 40 nm)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研究焦点。高色纯度红绿蓝三...
  • 05-12

    2025

    杨兵教授、刘海超副教授: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高灵敏氧气 传感与检测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兵教授课题组在高灵敏氧气传感领域取得新进展。课题组利用所提出的“折叠诱导SOC增强”原创性策略,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噻蒽共价三聚化的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3TA2,在相同条件下,其对氧气的敏感程度达到了传统金属有机配合物PtOEP的近200倍,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Sensitive Thianthrene Covalent Trimer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for Low-Concentrat...
  • 05-12

    2025

    管景奇教授:在单原子电催化中的轨道杂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管景奇教授课题组撰写了一篇关于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中的轨道杂化的综述。围绕单原子电催化中的轨道杂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以阐明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与轨道杂化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总结了轨道杂化的主要描述符,重点讨论了单原子催化中轨道杂化的类型。然后,简要总结了轨道杂化在单原子电催化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调节单原子催化剂中轨道杂化以提高催化性能的重要策略。最后,以个人视角...
  • 04-21

    2025

    关卜源教授、方千荣教授:在 COF 螺旋纳米结构的合成策略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关卜源教授课题组联合方千荣教授团队,在共价有机框架(COF)螺旋纳米结构的合成策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传统上,COF螺旋纳米结构的构筑主要依赖于手性单体的聚合,或借助手性催化剂、手性模板等手段实现原位手性诱导。在非手性环境中,利用非手性构建单元实现COF螺旋纳米结构的通用合成方法尚未建立。围绕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胶束辅助自组装策略,采用非手性单体与表面...
  • 04-21

    2025

    于吉红教授、王洋教授:在高效、长效捕获空气中悬浮的危险颗粒物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院士团队在高效、长效捕获空气中悬浮的危险颗粒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简便且通用的空气净化策略,未来有望推动更为安全、健康的空气过滤器的发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al Liquid Layer Enabled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Air Purification Filter”为题,于4月4日发表在Chem上。由危险悬浮颗粒物引发的空气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及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致...
  • 04-21

    2025

    方千荣教授: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新结构合成策胳方同取得新进展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方千荣教授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新结构合成策略方向取得新进展。针对3D COF结构多样性受限于传统单节点策略或双节点策略这一关键的科学问题,该团队创新性的提出一种新型三节点策略,通过引入由4连接(4-c)和3连接(3-c)顶点预先组装的,具有D4对称性的构筑单元,成功合成了三种新型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JUC-680, JUC-681和JUC-682,从而突破传统方法的限制,显著丰富了3D COF的结构多样性。...
首页上页12345...1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