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谈谈我们的幸运。六十年代初为了应对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启动了大、小三线建设。高校中首先是哈军工一分为四,主体迁至长沙成为国防科技大学,只留下船舶专业在哈尔滨,就是现在的哈工程。教育部则决定清华、北大、南大、上海化工学院四所大学到三线建分校。其中清华选定四川绵阳建分校,内定唐敖庆为清华副校长兼绵阳分校校长来创办化学系,定于1966年8月末带团队二十多人到绵阳。我们知道文革绝对是坏事,但恰巧对我们是件幸运的事儿!由于“5.16”通知下发后文革开始,6月1号大字报一出,全国高校陷入动乱!结果把唐老师去清华分校的事儿搅黄了!这才使得我系在文革后获得了大发展!先是1977年唐老师参加了邓小平主持的科教座谈会,之后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当时人们意气风发,唐老师回校后立即建立了理论化学研究所。其后1986年领命创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并出任主任。当年在南大确定的第一批四项国家重大基金我校就参加了两项。我系徐如人老师的分子筛研究和我们催化研究就进入了稀土和分子筛重大项目。

吴通好(右2)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到九十年代,唐老师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1991年我系孙家钟、江元生、徐如人、沈家骢四位教授同时被评为院士;唐老师讨论班八大弟子及旁听生多人晋升院士;

1987年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获批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当时全国共17个化学重点学科,除了北大5个我系位列第二位;

1993年化学被批准为国家化学基础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5年吉大进入“211工程”计划,两个学科再进“211工程”重点学科,到2002年物化、无机、高分子三个学科再进十五规划的“211工程”重点学科;

1996年我系成为全国首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当时只有7个入选单位,高校5所,中科院2所。2001年吉大进入“985工程”建设高校;

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三个,居全国高校前列。分别是1989年理论化学计算实验室,2001年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实验室,2007年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分别是1999年科技部“863计划”长春特种工程塑料研发中心和吉林大学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中心;

到九十年代末我系共有科研编制105人亦属全国高校前列。

总之,文革后八十至九十年代,在全国化学界唐敖庆老师已经如日中天!我九十年代做化学系主任时,唐老师有两次从北京回来时对我讲形势和任务,一句最精辟的话就是“坐三望二”,北大第一,南开第二,我们第三但不甘心,要力争第二!

回顾我系的发展历史,没有唐老师就没有化学系曾经的辉煌!我们系文革时期及稍后几年数十位老师调离,仅物理化学片就走了近二十位老师,相当于走掉了全国重点高校化学系一个物理化学教研室!设想当年如果唐老师再离开吉大,化学系后果不堪设想!每当我忆及此事,都感觉这是我系发展过程的最大幸运!唐老师是国际大师!可遇而不可求!现在要在失去大师的护佑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形势和任务,要有危机感,必须脚踏实地,团结奋斗,方能争取重登顶峰!

作者简介:吴通好,吉林大学化学系1959级本科生,1993-2001年曾任吉林大学化学系主任。

吴通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