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院庆 English 吉林大学 |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科大事记
    • 学院标识
    • 历任主要领导
    • 院长、书记信箱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组织机构
    • 学术组织
    • 教研机构
    • 行政组织
  • 师资力量
    • 杰出人才
    • 在职教工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唐敖庆班
    • 强基计划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党建园地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群团工作
  • 管理服务
    • 实验室管理
    • 人事人才工作
    • 资产管理
    • 外事工作
    • 学生管理
    • 科研管理
    • 化学综合平台
  • 院友之家
    • 院友名录
    • 岁月留痕
  • 吉林省化学会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组织机构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在职教工 > 按拼音排序 > X-Z > 正文
师资力量
  • 杰出人才
  • 在职教工
    按拼音排序
    按研究领域

杨晓敏 副教授

职称 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个人主页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麦氏楼401<br/>
电子邮箱:xmyang@jlu.edu.cn
教育背景 1999.09-2003.06  郑州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士<br/>
2004.09-2010.06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 博士<br/>
2009.04-2009.12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化学工艺, 联合培养
研究方向 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生物质基功能碳材料(催化材料、储能材料)。

工作经历 2010.07-2011.06  美国普渡大学, 化工学院, 访问学者<br/>
2011.09-2016.09  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 讲师<br/>
2016.10-至今      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 副教授
奖励与荣誉 2008  第十四届国际催化大会和国际催化理事会授予的“青年科学家”奖。<br/>
2014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排名第6)。<br/>
2016  吉林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三等奖。<br/>
2018  吉林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

代表性成果 1. Highly selective and efficient rearrangement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al to cyclopentanone over interface-active Ru/Carbon nanotubes catalyst in water,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7, 5 (1): 744-751. <br/>
2.Biomass-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 Effect of aqueous and organic electrolyt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hemSusChem, 2019, 12 (23): 5099-5110. (Cover Feature) <br/>
3.Self-templating synthesis of 3D hollow tubular porous carbon derived from straw cellulose waste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supercapacitors, ChemSusChem, 2019, 12 (7): 1390-1400. <br/>
4.Rice husk-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arbon, 2020, 161: 432-444.<br/>
5. A low-temperature dehydration carbon-fixation strategy for lignocellulose-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ChemSusChem, 2021. DOI: 10.1002/cssc.202101918.
 

联系方式
  •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麦氏楼401
    电子邮箱:xmyang@jlu.edu.cn

教育背景
  • 1999.09-2003.06 郑州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士
    2004.09-2010.06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 博士
    2009.04-2009.12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化学工艺, 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 2010.07-2011.06 美国普渡大学, 化工学院, 访问学者
    2011.09-2016.09 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 讲师
    2016.10-至今 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
  • 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生物质基功能碳材料(催化材料、储能材料)。

奖励与荣誉
  • 2008 第十四届国际催化大会和国际催化理事会授予的“青年科学家”奖。
    2014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排名第6)。
    2016 吉林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三等奖。
    2018 吉林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

代表性成果
  • 1. Highly selective and efficient rearrangement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al to cyclopentanone over interface-active Ru/Carbon nanotubes catalyst in water,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7, 5 (1): 744-751.
    2.Biomass-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 Effect of aqueous and organic electrolyt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hemSusChem, 2019, 12 (23): 5099-5110. (Cover Feature)
    3.Self-templating synthesis of 3D hollow tubular porous carbon derived from straw cellulose waste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supercapacitors, ChemSusChem, 2019, 12 (7): 1390-1400.
    4.Rice husk-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arbon, 2020, 161: 432-444.
    5. A low-temperature dehydration carbon-fixation strategy for lignocellulose-bas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ChemSusChem, 2021. DOI: 10.1002/cssc.20210191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邮箱:chembg@jlu.edu.cn 电话:0431-85168420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 2021

关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关注吉大化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