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敖庆化学班——“拔尖人才”培养化学方向


一、培养思路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实施“拔尖计划”的人才培养思路在于:为热爱化学学科,并立志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取得成就的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与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多元化且富有挑战性的科研训练与实践环节设置、优秀专家学者参与指导以及前沿国际化的培养与交流的深化等,将学生培养为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

二、目标定位

适应当前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开展“化学与生物学”、“化学与物理”、“化学与医学”、“化学与信息学”等交叉学科培养,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为我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推广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有效途径。探索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实现培养模式的深度改革和创新。造就一批基础扎实、功底深厚、人格健全、志存高远,能够在本学科各个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并凸显卓越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大师级后备人才。

三、招生方法

“拔尖计划”即唐敖庆班化学方向采取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机制,采取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联赛冬令营选拔、高考全国选拔录取、新生入学面向全校选拔(根据学校教务处相关章程)。学生进入试验计划后,通过分流机制,按照“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学术潜质为核心”原则,实行一学年、二学年两次动态调整。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通过阶段分流退出拔尖培养计划。

四、培养过资源

1. 高层次、开放式师资队伍

学校和学院为试验班学生集中配备基础学科的一流师资,成立了由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如唐敖庆班的化学基础课程(含2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全部小班授课。配备一流的主讲教师,如徐家宁等国家级“教学名师”,使试验班学生保持与名师名家的零距离接触。

学校和学院积极聘请国外著名专家为试验班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如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司徒塔特教授、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等。

2. 高水平科研实践平台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联合校内其他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国内外教学、科研平台,搭建形成外延式实践平台,满足学生由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到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培养方案

详见附件。

六、成果介绍

截止202191日,唐班学生已获得多项化学相关的国际级、国家级竞赛奖项:

1. 国际生物分子与设计大赛(BIOMOD)大赛金奖2项(20192016)、银奖2项(20182017

2. iGEM大赛金奖1项(2016)、银奖1项(2014

3.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特等奖2项(20192021

4.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二等奖4项(201420162018-2021

5. 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国家级铜奖(2020

6.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2020

7. 获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牟唯佳、孟令媛)





附件【唐班化学方向培养方案(2018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