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院庆 English 吉林大学 |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科大事记
    • 学院标识
    • 历任主要领导
    • 院长、书记信箱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组织机构
    • 学术组织
    • 教研机构
    • 行政组织
  • 师资力量
    • 国家级人才
    • 唐敖庆学者
    • 准长聘系列
    • 在职教工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唐敖庆班
    • 强基计划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党建园地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群团工作
  • 管理服务
    • 实验室管理
    • 人事人才工作
    • 资产管理
    • 外事工作
    • 学生管理
    • 科研管理
    • 博士后管理
    • 化学综合平台
  • 院友之家
    • 院友名录
    • 岁月留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在职教工 > 按研究领域 >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 > 正文
按研究领域
  • 国家级人才
  • 唐敖庆学者
  • 准长聘系列
  • 在职教工
    按拼音排序
    按研究领域

宋薇 教授

职称 办公地点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个人主页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无机超分子楼A305<br/>
办公电话:0431-85168473<br/>
电子邮箱:weisong@jlu.edu.cn<br/>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s.jlu.edu.cn/WeiSong/zh_CN/index/13278/list/index.htm
教育背景 1999.9-2003.6 北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br/>
2003.9-2008.6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多功能复合微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原位催化表征与检测技术研究 工作经历 2009.4-2017.9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师、副教授<br/>
2009.12-2012.12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br/>
2014.9-2015.3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 特别任期副教授<br/>
2015.4-2016.3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DAAD 访问学者<br/>
2017.9-至今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br/>
2017.12-至今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委员<br/>
2023.10-至今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
奖励与荣誉 2016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br/>
2016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br/>
2018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br/>
2023年入选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
代表性成果 1. Putting charge transfer degree as a bridge connecting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photocatalysis,Angewandte. Chemie., 2025, 64, 20242498.<br/>
2. SERS tracking oxidative stress on a metalloporphyrin framework by vitamin C. Anal. Chem. 2023, 95, 15333-15341.<br/>
3. Ag aerogel-supported single-atom Hg nanozyme enables efficient SERS monitoring of enhanced oxidase-like catalysis, Anal. Chem., 2023, 95(9), 4335-4343.<br/>
4. Bilateral efforts to improve SERS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exosomes by Au/Na7PMo11O39 combined with phospholipid epitope imprinting, Biosens. Bioelectron., 2024, 258, 116349<br/>
5. Bifunctional porous SnO2/Ag nanofibers for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formate and its mechanism elucidation by in-situ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ppl. Catal. B-Environ. 2023, 325, 122350.

联系方式
  •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无机超分子楼A305
    办公电话:0431-85168473
    电子邮箱:weisong@jlu.edu.cn
    个人主页:https://teachers.jlu.edu.cn/WeiSong/zh_CN/index/13278/list/index.htm

教育背景
  • 1999.9-2003.6 北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3.9-2008.6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09.4-2017.9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师、副教授
    2009.12-2012.12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2014.9-2015.3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 特别任期副教授
    2015.4-2016.3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DAAD 访问学者
    2017.9-至今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2017.12-至今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23.10-至今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

研究方向
  • 多功能复合微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原位催化表征与检测技术研究

奖励与荣誉
  • 2016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2016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2018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
    2023年入选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

代表性成果
  • 1. Putting charge transfer degree as a bridge connecting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photocatalysis,Angewandte. Chemie., 2025, 64, 20242498.
    2. SERS tracking oxidative stress on a metalloporphyrin framework by vitamin C. Anal. Chem. 2023, 95, 15333-15341.
    3. Ag aerogel-supported single-atom Hg nanozyme enables efficient SERS monitoring of enhanced oxidase-like catalysis, Anal. Chem., 2023, 95(9), 4335-4343.
    4. Bilateral efforts to improve SERS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exosomes by Au/Na7PMo11O39 combined with phospholipid epitope imprinting, Biosens. Bioelectron., 2024, 258, 116349
    5. Bifunctional porous SnO2/Ag nanofibers for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formate and its mechanism elucidation by in-situ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ppl. Catal. B-Environ. 2023, 325, 12235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邮箱:chembg@jlu.edu.cn 电话:0431-85168420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 2021

关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关注吉大化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