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7月9日,应吉林大学邀请,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哈罗德·富克斯(Harald Fuchs)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迟力峰教授作为“吉林大学2023全球讲座计划·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的学术大师,做客吉林大学鼎新讲座,共同与清华大学刘冬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树研究员、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文平教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邹勃教授、北京大学黄泽寰助理教授、吉林大学吴光鹭教授共同带来系列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致欢迎辞并为三位院士颁发“鼎新讲座纪念牌”。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教授参加学术活动。
张希在致辞中介绍了哈罗德·富克斯院士与中国合作的历史和进展。他指出,哈罗德·富克斯院士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始于吉林大学,随后扩展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物理所、南京理工大学等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两校教授间开展密切合作基础上,吉林大学与明斯特大学于2000年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张希高度评价哈罗德·富克斯院士的学术成就,回顾了共同承担中德首个跨学科重大合作项目(SFB,TRR61)长达12年的合作经历和收获,诚挚感谢他为促进中德两国教育科技合作所作的突出贡献。张希勉励现场青年师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享受科研的过程,感受科学之美,加强国内外的协作合作,为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哈罗德·富克斯院士以“Molecules at work: From precision chemistry to cooperative molecular machines”为题,介绍了明斯特大学软纳米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Soft Nanoscience, SoN)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团队在精准化学、表面化学反应、协同分子机器等领域的科研进展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他表示,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唯有合作,才能共同扫除障碍,消除隔阂,曾经与中国的合作卓有成效,期待未来继续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创新。
高鸿钧院士以“Towards observation of a Majorana-zero-mode from imaging a small molecule”为题,围绕如何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实现石墨烯折纸、马约拉纳零费米子的观测和操作等前沿课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迟力峰院士以“From n-alkane to conjugated polyene and its extension via on-surface chemistry”为题,分享科研团队通过界面催化脱氢实现烷烃不饱和化的重要进展,并与师生就该发现的潜在应用进行有益探讨。
刘冬生、王树、胡文平、邹勃、黄泽寰、吴光鹭等老师在介绍其科研进展的同时,从各自经历与不同角度分享了TRR61中德项目对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哈罗德·富克斯是国际著名的纳米科学家,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主要从事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扫描探针显微镜、自组装纳米结构的制备以及纳米生物体系等相关研究。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德科技合作,与中国学者合作发表论文多达120篇。
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宏伟,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琰铭,物理学院、化学学院、校长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