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窗前那一抹金边兰,叶片舒展如剑,四季绿意盎然,一如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孙静教授的名字——“静”,既是沉心静气,也是静中求变。

生于山东,求学吉林,海外深造,孙静的成长经历如同她研究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一样,充满了韧性与挑战。从德国马普胶体界面所“洪堡学者”,到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项目科学家;从归国后回到家乡工作,到选择扎根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这份跨越山海的“学术归途”,是“孔雀”向“北”飞的心灵远征,更是她与吉大化学这片学术热土的惺惺相惜、相互吸引。

服务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孙静研究的聚肽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致力于攻克癌症、破解耐药难题等“世界难题”,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她带领学生日复一日地探索分子结构的奥秘、优化材料性能参数,为开发新型肿瘤联合治疗材料和抗耐药菌材料不懈努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瞩目的成果。

在科研道路上执着前行数十载,她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赤诚之心,这份对待科研的专注与初心的坚守,源于儿时翻读《吴健雄传》汲取的力量和勇气。吴健雄的科学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深深影响了孙静,激励她在可降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不断前行。

她说:科学探索在于一丝不苟的严谨,更在于敢于突破的勇气,以及始终如一的坚持。这一项项科研创新的背后,既有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务实,又透露着生活艺术家的灵动与充实。

孙静的实验室,不仅是她个人事业和理想的承载之地,更是女儿憧憬和希望的启迪之所。在美国求学时,孙静有时需要带着女儿一起去工作。同事们开玩笑地问她对妈妈的看法,女儿总是一脸骄傲地说,“I am very proud of my mom!”女儿眼中那满溢的崇拜之情,是孙静潜心钻研、深耕科研的最大动力。

作为一名女教师,孙静会给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过生日,融洽而温馨的氛围,有利地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关系。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常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导他们。她会分享自己以及身边科研工作者的经历,也会讲述那些伟大科学家们的故事,鼓励学生:实验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许多伟大的发现正是在无数次失败中诞生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温暖和引导,如涓涓细流,将知识的芬芳“化”作沁入心田的春泥。

2025年全球女化学家早餐会上,看到各个领域的女化学家们各具魅力、各展风采,孙静备受鼓舞和激励。“她们身上有那种女性的力量”,孙静说。这种坚韧、智慧又富有魅力的力量,使她更加坚定自己的科研信念,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兰叶凝金彩,芬芳“化”春泥。